尽管我们已经多次强调,这两批名单的标题明确标示为“完成债务清偿俱乐部名单”,而非准入名单,但仍有不少人将其误解为准入名单,甚至连球员也对此产生了疑问,并质疑道:“为什么能通过准入?”
此外,我还看到一些球迷评论称,由于球员提出质疑,因此足协失去了公信力。这种理解也是不准确的。公布这些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。从发布通知的第二段可以看出,相关说明和反馈渠道已被明文列出。
需要指出的是,足协并不是政府机构,也不是商业侦探,其无法对所有俱乐部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监管。目前,各个俱乐部需自行填写并提交各种材料以证明他们已满足准入条件。然而,这些证据未必完全真实可靠,因为俱乐部可能会夸大、隐瞒或伪造某些信息。
根据“谁主张,谁举证”的原则,如果债权人认为某个俱乐部尚存在欠款,就应向足协提供相应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。在这份公告下方,我们也详细列出了相关说明。因此,目前有球员公开表达质疑是正常现象,而这一行为正体现了清债名单公布的重要意义。
双方之间存在争议意味着以下两种可能性:一是“俱乐部在胡说”,即存在漏报或错报实际未清偿债务;二是“球员在胡说”,指他们所提及的问题不属于清账范围内、不符合中国足协规定或者根本不存在。无论如何,双方都有责任进一步解释和举证,以支撑自己的立场。
通过此次事件,我们可以发现,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对于俱乐部门进入工作的宣传力度显然不足,同时公众与债权人的知情程度亟待提高。此外,目前缺乏一个像国际足联那样能够实时更新且透明度高的信息系统,使得社会大众难以获取有关禁令等重要资讯(此前几天我曾就此事发过微博)。
因此,希望借助此次教训,更加重视利用社会监督力量,通过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手段,让整个准入过程更加透明,提高公众及债权人的知情权益,从而有效解决薪资、负担问题,在发展初期及时处理潜在风险,为维护职业联赛形象以及保护玩家利益创造良好环境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。